
一、 热丝CVD“无绕镀”的机理解析:
热丝CVD,又名催化化学气相沉积,其英文名称有:Catalytic-CVD(Cat-CVD)、Hot-wire CVD(HWCVD)、Hot Filament CVD(HoFCVD)。其镀膜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:在一个真空腔体中,通过直流电加热特种金属热丝,使热丝的温度维持在一定温度(1700-2000℃);再通入反应气体(SiH4、H2等),反应气体与高温热丝碰撞,发生催化裂解反应,生成多种具有强活性的“不带电”基团(Si、H、SixHy等);这些活性基团从热丝表面脱附后,随机向四周发射,“落到”衬底上(如加热到200℃左右的硅片),在衬底表面反应沉积生成薄膜。
图1 热丝CVD镀膜原理
无绕镀的机理分析:
1、 硅烷、氢气等源气体,只有碰到热丝才能被催化裂解,生成活性基团;
2、 活性基团从热丝上脱附向四周运动,其向各个方向移动的概率是相等的,类似于白炽灯的“发光”;
3、 活性基团的平均自由程为“10cm”左右,几乎等于热丝到硅片/载板的距离;同时活性基团从热丝表面到硅片之间的运动可认为,气体基团之间没有碰撞反应发生,基团在空间中的运动是无干扰的。
综上三点,这意味着在热丝CVD中,活性基团是没有可能“绕”到衬底硅片的背面,如图2所示
图2 热丝CVD沉积无“绕镀”
此外,如果活性基团没有落到硅片上,而是落在硅片旁边的载板上,则活性基团会与载板表面反应沉积镀膜,同时硅片与背面载板之间的距离一般小于1mm,避免了活性基团接触硅片背面的可能性;或者活性基团发生反应变为其他气体基团而失去活性,所以此类反应生成的无活性基团,即使碰到硅片的背面,也再无在硅片背面镀膜的可能性,如图3所示。
图3 热丝CVD无“绕镀”原理图
二、 石英管管式设备“无法完全避免绕镀绕扩”的机理解析:
石英管式设备,是“热壁式CVD”,即石英管内工作区间的温度是一致的。将其应用在Topcon电池制备领域中(以扩硼1000℃为例),会带来以下问题:
1、 全间距排列的方式,如图4左侧所示:
硅片的两个表面温度是一样的,均在1000℃,且气体分子会扩散至腔体中所有位置。这意味着硅片两个表面接触气体的概率、发生反应的概率是一样的。所以该过程中的双面镀膜不是“绕”镀,而是“地位相同 ”的镀膜;
2、 背靠背的方式,如图4右侧所示:
硅片的两个表面温度仍是一样,均在1000℃。但因为两个硅片之间的距离(缝隙)很小,反应气体向缝隙中扩散的难度增加了。所以从硅片边缘到中心位置,反应气体的浓度会逐步降低。硅片的间隙越小,反应气体扩散的难度越大,扩散的范围越小,背面越难产生镀膜。在实际批量制造过程中,因为硅片中存在各种公差、硅片贴合的重合度差异、硅片翘曲等因素,两片硅片之间无法做到紧密贴合,硅片之间难免有间隙,所以无法100%做到背面无扩散、无“绕镀”;
3、 反应气压低会增加反应气体的平均自由程:
需要镀膜/扩散的表面,其均匀性会得到改善,但背面(两片背靠背模式)的“绕扩”范围也会相应增大;
4、 石英管壁、石英舟等均处在热场范围内且与反应气体接触:
因为管式炉内温度足够高,所以其表面均会与溴化硼/氯化硼等气体发生反应,造成石英件的腐蚀损耗。
图4 石英管管式设备“绕镀”原理图
对于poly-Si的沉积,存在与上述4点类似的问题:在石英管内,硅烷会在所有温度超过~600℃的物体表面反应沉积硅薄膜。这就造成了:1)“绕镀”:2)在石英管和石英舟表面沉积很厚的硅薄膜。随着硅薄膜的增厚,一是会造成石英器件的损坏;二是会造成石英管内热场的变化,使得批次之间的工艺发生偏差,给稳定性生产造成不良影响。
综上,热壁式CVD(硼扩、磷扩、LPCVD等)的“绕扩绕镀”和石英管/舟的损耗问题是原理性问题,只能减弱,无法完全消除。
三、 PECVD设备“无法完全避免绕镀”的机理解析:
PECVD—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,英文名称:Plasma-Enhanced CVD。在光伏领域,PECVD有石英管式和平板式两种设备结构。其结构和细节的不同是因为应用领域和镀膜层的不同,而针对性设计演变而成的,但其基本反应原理是相同的。
以镀异质结太阳电池非晶硅薄膜的设备为例,如图5所示:在一个真空腔体中,有上下两个平板电极,其中一个电极(也是硅片的载板)接地(零电位);另一个电极接高频电源(一般是13.56MHz);通入反应气体(SiH4、H2等),气体分子在两个电极之间的高频震荡电磁场中发生电离,产生电子和带电基团(H+、SixHy+、e-等),带电基团进一步相互碰撞或与未电离的气体分子发生碰撞,进一步电离,发生“雪崩”效应,最终形成稳定的等离子场;这些“带电”的活性基团“碰撞”衬底(如加热到200℃左右的硅片),在衬底表面沉积反应生成薄膜。
图5 PECVD镀膜原理图
硅片(衬底)是在两个基板之间,处于等离子体的“场”中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硅片与下极板贴合不紧密,存在缝隙,则缝隙中就会有等离子“产生”。注意,是“产生”而不是“绕”镀。所以PECVD也不是“绕镀”的问题,而是在背面“产生等离子体,并镀膜”“。
既然是“产生”,则需要前提条件。在满足所必须的前提条件下,即会发生对应的沉积反应。初步说来,必要条件有:
1、 气体扩散进入硅片与下极板的缝隙中。只要有缝隙,气体分子就会扩散进入;
2、 硅片与下极板之间的距离大于产生等离子体的临界值,该值基本可参照气体分子和电离后电子的平均自由程,约为1mm;
3、 处于两个高频放电的基板之间;
4、 在大面积镀膜过程中,载板的平整度、硅片的翘曲变形、硅片与载板之间相对位置的准确度等因素,会使得载板与硅片之间难免存在间隙,如间隙大于气体电离的临界值,则会产生放电,“绕镀”发生!
所以,在大规模量产过程中,PECVD的“绕镀”问题也是原理性问题:无法完全消除,只能尽量减弱。
综上所述,本文解释了热丝CVD设备、LPCVD系列设备、PECVD设备的反应机理。从中我们可清晰的了解“绕镀、绕扩”现象的本质和产生机理。也可明确的了解热丝CVD技术“完全”无绕镀的机理。热丝CVD的这一特征,在异质结和Topcon电池的规模量产中,对于提高良品率是非常有帮助的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相关资讯
- 【喜讯】热烈祝贺我司荣获”2025年度光伏设备品质卓越奖” 2025-04-22
- 电池片切割边缘钝化的HoFCVD解决方案 2025-04-13
- 为什么热丝CVD(HoFCVD)可以实现低温(室温-200℃)薄膜的制备? 2025-04-03
- 为什么热丝CVD可以做到完全“无绕镀”? 2025-03-28
- 为什么HoFCVD完全不用NF3气体 2025-03-19